“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”,这是一位台湾教授曾在一档综艺节目上的高论,这个言论出来后茶叶蛋就被大家玩坏了。
大陆网友纷纷讽刺台湾人是井底之蛙,相关的娱乐节目言论也被一一挖出来,简直笑死。
这些台湾综艺节目里“愚昧”饿言论也许是基于其对大陆的“不懂”,但是如果大陆网民将这些观点概推为全台湾人民的观点的话,那也就是对台湾的“不懂”了。虽然两岸实现“三通”后,各方面的往来络绎不绝,但是两岸间还是存在不少误解。大陆网友在笑话台湾人民井底之蛙的同时,也许对台湾了解的也并不是非常透彻。
台湾“立法院”为什么总爱打架?台湾人为什么把“和”说成“汗”?台湾最早的槟榔西施又是穿什么的?作为大陆人的你,是不是也在好奇这一连串问题的解答?
为什么台湾人将“和”说成“汗”?
二战后国民政府光复台湾,赴台重建机构时,发现几乎像走进一片异域——被日本统治了半个世纪,岛上居民多穿木屐行走,大部分人除了讲闽南话,就是日语。于是1945年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接收台湾后,强势推行“国语运动”。从1946年5月开始,每天早上六点,广播电台会播放“国语课”——来自北京的齐铁根说国语,来自福建厦门的林良将其翻译为闽南语。
当时的学校教师现听现学现教,使广大的学生也能及时学到国语。这位齐铁根当时成了家喻户晓的大师级人物,直到现在上年纪的台湾人还能回忆起齐先生娓娓动听的“京片子”,连词“和”读hàn(“汗”)就此在台湾深入人心。

当年看《还珠格格》,小伙伴们是否也好奇这位“五阿哥”为啥老把“和”说成“汗”呢?
上世纪90年代,老舍的儿子舒乙访问台湾,他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把连词“和”字念成hàn(“汗”),于是好奇地询问为什么。当时台湾作家何欣解释说:“这是齐铁根先生在电台上教的,他的话就是法律,怎么教就怎么说了。”舒乙大笑,说:“齐先生使劲使过分了。”就这样,由于台湾和大陆的隔绝,台湾人说的国语,大陆人反倒听不懂。
|